電泳涂裝是一種涂裝方法,其中懸浮在電泳液中的顆粒如顏料和樹脂定向遷移并沉積在其中一個電極的基底表面上。
電泳涂裝原理發明于20世紀30年代末,但1963年后才發展并應用于工業。電泳涂裝是近30年發展起來的一種特殊的涂膜形成方法,是一種實用的水性涂料施工技術。它水溶性好,無毒,易于自動控制,已廣泛應用于汽車、建材、五金、家電等行業。
電泳涂裝設備可分為連續通過式和間歇垂直提升式兩種。連續通過式電泳設備構成一條生產線,適合大批量涂裝生產,在工業上應用廣泛;間歇垂直提升式,初始形式采用單軌電動葫蘆,手動控制,適用于小批量涂裝作業。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由微機控制的垂直升降程控小車已在涂裝生產線上得到應用。與連續通過電泳設備相比,同批次生產線的長度明顯縮短,并具有各種工藝流程靈活變化的優勢,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1.采用水溶性涂料,以水為溶解介質,節省了大量有機溶劑,大大減少了空氣污染和環境危害,安全衛生,避免了火災隱患;
2.涂層效率高,涂層損耗小,涂層利用率可達90%~95%;
3.涂層厚度均勻,附著力強,涂層質量好,在工件的各個部位,如內層、凹陷、焊縫等處都能獲得均勻光滑的漆膜。解決了其他涂裝方法對復雜形狀工件的涂裝問題;
4、生產效率高,施工中可實現自動化、連續化生產,勞動效率大大提高;
5.設備復雜,投資成本高,耗電量大,干燥固化所需溫度高,涂裝管理復雜,施工條件嚴格,需要廢水處理;
6.只能使用水溶性涂料,涂層過程中不能改變顏色。涂料儲存時間過長,穩定性難以控制。
|